厌学孩子的心理如何疏导

中学阶段是学生体格、知识、智慧成长的时期,也是品德和世界观逐渐形成的时期。 在此期间,中学生面临着快速的身心变化,加之学习紧张、环境陌生,容易产生心理失调,产生心理矛盾。厌学初中生的心理如何疏导


       总结起来,中学生心理矛盾有几种:

       1eaac2fa4364ddcfa4c99452526accb2.jpg

       一、美好愿望与心理准备的矛盾


       几乎每个中学生都有美好的愿望,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向往。他们梦想成为一个博学受人尊敬的作家、工程师、医生、企业家、领导干部等,但事实上,他们中的一些人并不是很努力地学习,他们每天都算作,虽然他们的愿望是好的是的,但他们都在追求理想实现后的各种荣誉和享受,理想的实现需要从现在开始,需要努力,但他们想得不多,做得不够,形成良好的愿望和心理。为断开连接的矛盾做好准备。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是教育学生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,让他们明白,美好的理想需要努力才能实现。


       二、享受感强与劳动观念弱的矛盾


       近年来,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,一些中学生越来越“踏实”,有的家长宠爱孩子,花钱买孩子。这让中学生的消费欲望越来越强烈。抽样调查结果显示,绝大多数学生每天都会买零食,过生日时,除了礼节外,还会有宴席。男生中,有很多“烟民”和“小酒鬼”;姑娘们中,装扮琳琅满目,有的姑娘还随身带着高档化妆品,不断换新装。然而,这些学生中有不少人对劳动的观念很淡薄。他们鄙视劳动,甚至认为劳动是多余的。他们甚至讨厌学校组织的日常清洁。可以说,对劳动采取消极态度、厌恶劳动的想法在一些中学生中间。很常见。因此,教师要教育学生懂得,热爱劳动是一种美德,劳动的享受是正当的、光荣的,白白得到东西是一种可耻的行为。


       三、心理锁定与理解欲望的矛盾


       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,中学生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,从而意识到自己与他人不同的思想、情感等诸多心理特征。同时,由于他们社会生活经验的逐渐丰富,他们开始意识到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亲密度和心理不适应上存在差异。他们乐于向“密友”倾诉内心的秘密,看不起那些用导师般的语气和他们说话的人,也不愿与这样的人交流,透露自己的内心世界。他们也不愿意与长辈分享心声,实行自我封闭。调查中发现,相当一部分中学生“自言自语”或“讲日记”,对同学和老师隐瞒秘密。因为他们隐藏自己的内心感受,他们常常感到孤独。这类学生常常通过写日记、画画和写作来表达内心的压抑和孤独感。他们非常需要别人的理解,调查发现,不少中学生认为老师“不懂自己”、“不懂自己”。解决这一矛盾需要师生交朋友,了解他们的行为,帮助他们解决问题,解除他们的抑郁和孤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