真正有效的沟通,是温柔且坚定的。其中,温柔不代表柔弱;强势、说话大声也并不意味着就是坚定。
卢森堡博士指出,在交流过程中,通过专注于自己和他人的感受及需要,可以减少争辩和对抗,培养彼此的尊重与爱,通过建立双方的感情联系并促进理解,矛盾就能以“非暴力”的方式解决。在育儿的过程中,我们更要学会体会彼此感受,明确自身与孩子的需要,合理提出请求。能促进亲子间理解与尊重,改善亲子关系,让家庭氛围更加和谐温暖。那么如何能够掌握“温柔且坚定”的沟通方式呢?
让我们先来看看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:
1.观察:说出客观事实,不带偏见和评价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。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,别人就会倾向于听到批评性言语,并反驳我们。我们在描述的时候要不加评论地描述客观事实。非暴力沟通是动态的语言,不主张绝对化的结论。它提倡在特定的时间和情境中进行观察,并清楚地表达观察结果。
2.感受:表达你的感受,而非观点和想法。清晰表达感受,可以用以下词汇:表达我们需要得到满足时的感受“兴奋、喜悦、欣喜、甜蜜、感动、乐观、自信、振作、开心、高兴 、快乐、愉快、幸福、陶醉、满足、欣慰、心旷神怡、喜出望外。”表达我们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的感受“害怕、担心、焦虑、着急、紧张、心神不宁、心烦意乱、忧伤、泪丧、灰心、气馁、泄气、绝望、伤感、恼怒、愤怒、烦恼、苦恼、生气、厌烦 、不快、不耐烦、不高兴、震惊、失望。”
3.需要:清楚明白地说出你的需要,而非指责。批评往往暗含着期待,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。如果一个人说“你从不理解我”,他实际上是渴望得到理解。如果孩子说"你每天都工作到很晚,你喜欢工作,不喜欢我",那反映了她看重亲密关系。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,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。反之,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,其他人就较有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。
4.请求:勇敢向对方提出你的请求,而非命令,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。避免使用抽象的语言,借助具体的描述提出要求。在发言时,我们将自己想要的回应讲得越清楚,就越有可能得到理想的回应。由于我们所要表达的意思与别人的理解有可能不一致,有时,我们需要请求他人的反馈。一旦人们认为不答应我们就会受到责罚,他们就会把我们的请求看作是命令。如果我们清楚地表达我们无意强人所难,人们一般会相信我们提出的是请求而非命令。
所以啊,有效的沟通,一定是双向的,是亲子双方感受想法的交换、碰撞,秉持着尊重和理解的原则,最终达到解決问题的目的。
首先,家长要学会听,不管发生什么事,不要先入为主,先听听孩子怎么说,给孩子表达的机会,这是了解孩子的过程。
其次,问问孩子感觉怎样,并接纳、理解孩子的感受。情感上的交流、会帮助父母走进孩子的内心,赢得孩子的信任。
最后,再谈谈自己的感受和建议,为孩子提供适当的帮助,但不要求孩子一定听自己的,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。
没有斥责、否定、评判,有的只是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和信任,这样的沟通模式下,孩子才会对父母敞开心扉、畅所欲言,亲子关系越来越紧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