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有没有发现生活中有这样一类人,他们的情绪非常极端,不能冷静沟通,开口就是愤怒状态,有时候明明是关心的话,却非要夹枪带棒,充满火药味。越是面对亲密的人,它的态度越差劲,但面对工作或初始的人,反而非常礼貌温和,让人感觉理性又可靠。
这其实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述情障碍,又译作“情感表达不能”或“情感难言症”,是指在情感、情绪的识别上存在困难,无法准确表达情绪、在想到表达的过程和结果,本能的产生抗拒心理,他们既不能表达自己的情绪,也无法共情他人的情绪。
述情障碍的核心特征是对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感知、辨认、描述和解读困难,同时经常伴有社交问题、具象思维特征和局限的想象力。他们通常表现为:控制欲强、拒绝改变;负面悲观,并有社交障碍;难以向他人描述白己的情绪;认知过程以外部刺激为导向;想象过程受限;暴怒时难以控制情绪、需要花很久平复;难以辨别情绪,难以将身体对情绪的反应和心理感受区分开。
述情障碍形成的原因:
1、童年经历:部分述情障碍的形成与原生家庭相关,大多来自童年时期被严厉的对待,内心缺爱。养育者没有耐心,一言不合就吵架,不被允许表达真实的情感,造成他们对情绪认知的失调,难以学会情绪调节以及正确表达情绪,逐渐只会用愤怒发泄。比如在哭或者笑的时候,养育着加以呵斥、责备、嘲讽压制、就造成了情绪认知失调,情感被严重忽视和压抑。这就使述情障碍者不晓得生活中有什么值得分享,不知道如何倾听,也就无法和其他人进行深度的情感交流。
2、儿童的过早独立:在大多数父母眼里,孩子独立、坚强,仿佛是家长间互相比较的炫耀资本,但孩子过早的独立有时带来的不一定是好事儿。如5、6岁的孩子洗衣做饭,若此时亲子间恰无较好的情感互动。这极易给孩子带来无法磨灭的创伤,让孩子出现回避与压抑情绪的行为。久而久之将无法表达自己的情绪。
3、遗传与生物因素:述情障碍可能与个体的基因和神经生理有关。研究表明,部分抑郁症患者和患有述情障碍的人存在同样的基因变异。此外,认知和情感加工的异常可能会影响个体对于他人情感的解释和理解,进而导致个体态度和情感的问题。
如何调节述情障碍:
1、借助观察和阅读:学会表达,通过阅读书籍、观看相关的视频资料学习情感知识,增强对情感的理解和共鸣能力。
2、分辨情绪表达练习:在安全的环境下,练习表达情绪,如与亲近的朋友或家人分享自己的真实感受。并在开口表达之前,先问问自己,我此刻的感受是担忧还是害怕?是嫉妒还是恐惧?是关心还是愤怒?
3、正念冥想:练习正念冥想,帮助自己提升对当前情感状态的意识和接纳,减少对情绪的错误判断。
4、写情感日记与学习情感词汇:记录每天的情感体验,包括情境、感觉和反应,有助于提高情感意识。扩大情感词汇量,学习更准确地描述自己的情绪和感受。
如何与述情障碍的人相处:
1、降低期望:不要试图改变对方,因为这几乎是不可能的。相反,应该重视自己的价值,降低对对方的期望、以减少失望和压力。
2、设立界限:明确划定界限、让他们了解责任和权利的边界。这有助于保护自己,避免被对方的情绪所影响。
3、避免强迫:避免强迫对方做任何事情,因为这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恢复。应该尊重对方的意愿和选择、避免不必要的冲突。
4、学会少说话:在对方情绪激动时,减少交流,避免加剧冲突。可通过沉默或离开现场来应对,让对方有时间冷静下来。
5、提供必要的支持和理解:尽管不能改变对方,但可以通过提供情感支持、理解和耐心倾听来帮助他们。
最后,当我们心中的情绪情感找不到合适的言语来表达时,请不要过于苛求自己让我们积极参加社交活动,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,渐渐的让自己更好的表达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