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有的人在成年的时候,从不主动和父母保持链接?为什么有的人遇到喜欢的人,即使内心小鹿乱撞,但如果对方开始回应,就会下意识地想躲呢?这其实可能是心理学上所称的——回避型依恋。
在心理学上,成人依恋类型被分为四种类型:安全型依恋、焦虑型依恋、矛盾型依恋和回避型依恋。安全型,能与他人愉快地交往,享受与朋友一起的时光,喜欢与人亲密相处,能够与朋友分享自己的秘密,宽容地对待他人,可以毫无保留地接受朋友、家人、伴侣的缺点。焦虑型,总是为自己与伴侣的关系担忧,害怕伴侣不爱自己,缺乏安全感。矛盾型,既渴望亲密关系,又害怕亲密关系带来的风险和伤害。而回避型,就是恐惧亲密关系,不容易相信他人,认为爱不会长久,甚至避免情感投入。
今天我们来详细了解下回避型,这种依恋风格通常与个人的早期成长经历密切相关,尤其是与抚养者之间的互动关系,可能童年时期经常遭受父母的冷漠或忽视。如果在成长过程中,孩子没有得到足够的关爱和保护,他们可能会发展出一种自我保护机制,以避免未来可能的失望和伤害。例如,父母对孩子的情感需求采取无视的态度,导致孩子对依恋的渴望得不到满足,从而在成年后形成回避型依恋。这种依恋风格的人通常给他人留下冷漠无情的印象,但实际上他们内心深处可能隐藏着孤独和恐惧。在亲密关系中,这种行为模式可能导致关系的不稳定和疏远。
一、回避型依恋的特征
1.情感上的疏远:回避型依恋者往往避免表达真实情感,很少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感受。
2.强调独立性:他们倾向于强调自己的独立性,认为依赖他人是软弱的表现。
3.避免亲密关系:在关系变得亲密时,他们会刻意保持距离,甚至有意疏远对方。
4.挑剔伴侣:他们对伴侣的期望很高,容易对伴侣的缺点进行挑剔。
5.逃避问题:面对问题时,回避型依恋者倾向于逃避,而不是积极解决。
二、如何帮助回避型依恋者建立信任呢?
1. 建立安全堡垒
同理心回应:在他们有所需求时,同理对方的心情并给予回应,避免质问或责备。
稳定的情感输出:始终保持稳定的情感输出,不因回避型依恋者的退缩或前进而改变,给予他们持续的安全感。
2. 改善沟通方式
替对方表达:回避型依恋者往往不善于表达内心的想法和感受,你可以尝试替他们表达,比如用“你是不是觉得......”的方式,让他们感受到被理解和接纳。
非暴力沟通:学习在不防御的情况下表达情感和需求,减少因误解引发的冲突。
倾听与认可:积极倾听他们说话,认可他们的优点和努力,避免争辩非理性信念。
3. 逐步增加亲密接触
共同参与活动:选择一些能够促进合作和理解的活动,比如共同完成一个项目或者一起进行户外探险,这有助于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。
小步尝试依赖:通过一些小的尝试,让他们学会依赖他人和接受支持,例如让伴侣参与到自己的生活决策中。
4. 帮助他们挑战消极想法
识别消极思维:帮助他们识别和挑战消极的自动化思维,比如“我不值得被爱”或“别人不值得信任”,通过逻辑评估和重构这些消极想法。
5. 专业心理支持
通过与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建立安全、信任的咨访关系,体验到被理解和接纳的情感,在咨询中识别和调整回避型依恋者在关系中的行为模式,学习新的沟通技巧和应对策略。从而重建对亲密关系的信任感。
通过这些方法,可以帮助回避型依恋者逐渐建立起对他人和亲密关系的信任感,从而改善他们的依恋模式和人际关系。希望我们都可以记住“我们在关系中出生,我们在关系中受伤,我们也可以再关系中获得治愈”。